news
新闻中心
栏目列表
杨传堂部长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传堂部长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法治建设
在新常态下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8日)
杨 传 堂
在新常态下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8日)
杨 传 堂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四个交通”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启动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做到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四个交通”发展的根本之策,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一是从顶层设计抓起,组织开展改革调研,部署9项改革试点任务,研究制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二是下好“先手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下放26项行政审批项目,将12项工商登记改为后置,建立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完成部机关机构改革,逐步理顺部与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着手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交通运输事权划分,保持中央支持专项资金政策的连续性,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认真推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19个交通示范项目。推进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在上海自贸区实施6项航运开放政策。海事救捞体制改革、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较好进展。研究了部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稳增长措施落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万亿元。一是积极参与国家“三大战略”的制定和规划编制。制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任务工作纲要,推动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和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方案,启动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梳理并推动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和福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二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组织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加强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干线路网监测,整治公路隐患路段6.6万公里。三是公路建设保持良好势头。预计新增公路里程9.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0公里,全年新改建23万公里农村公路,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推广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京新高速公路内蒙西段等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推广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经验,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工作。做好云南鲁甸地震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工作。武警交通部队抓队伍、促转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四是水运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扩建泊位6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5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2068公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等投入试运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进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等开工建设。
(三)做好运输保障,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运输生产平稳,预计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增长3.7%、7.2%,邮政全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8%和6.1%,三峡船闸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煤炭、石油、矿石等重要物资以及“春运”等重要时段运输保障。一是推动运输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指导航运服务业和邮轮运输业有序加快发展。继续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和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促进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规范发展。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推进路网中心部级平台和省级路网平台建设,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全国地级市全部开通12328服务监督电话。指导大型航运企业战略性重组,提升重点战略物资国轮承运份额,实现琼州海峡等重点水域客滚班轮化运输。三是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98个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和103个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项目,加快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试点,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强城市配送指导,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一手抓科学立法,一手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航道法》颁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送审稿)》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审核,《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快递暂行条例(送审稿)》《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修订)》正在积极推进。全年共发布部颁规章22件,废止37件。印发《关于加强公路路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公路执法专项整改。严格执行“五个禁止”规定,深化海事政风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行政复议应诉,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推动重大专项攻关,组织实施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等5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启动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和一卡通国家级清分结算平台建设,成功实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国家高速公路网运营监管与服务关键技术、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总体方案研究,完成城市智能交通和船联网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物联网在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应用等相关研究任务,加快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进程,北京等14个省市实现区域联网。三是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推进17个绿色交通区域性主题示范项目,制定京津冀一体化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在城市客运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组织水运行业开展应用液化天然气、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示范。四是改进标准化工作,召开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55件、死亡失踪236人、沉船139艘、直接经济损失2480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2.5%、10.9%、2.1%、35.4%。组织搜救2014次,获救人员15387人,救助成功率96.6%。一是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制定《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事故约谈和挂牌督办机制,连续召开5次电视电话会议,强力推进“打非治违”和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中韩客运班线、三峡库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专项整治。二是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加强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意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风险源数据库建设,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月”“道路客运安全年”和“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搞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做好监理试验检测达标考核监管,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全力做好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处置,完成接回我在越同胞应急运输任务,开展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演练以及海峡两岸联合搜救演练,防范重大海上溢油风险。四是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抓好港航治安管理和维稳处置,圆满完成亚信峰会、青奥会和APEC峰会等交通安保任务。
(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入贯彻中央外交工作部署,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交通运输合作。一是建立健全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机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巴、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参与中美投资协定和中澳、中韩高水平自贸区协定谈判,稳步开展“引进来”工作,主动为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助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二是加大参与国际组织事务力度,促成国际海事组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积极参与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制定,深入参与马六甲海峡、北极等海上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国际合作,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权益。三是稳步推进港澳台工作,做好内地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交通运输领域相关工作,促进两岸“三通”海上直航可持续发展,推动两岸车辆互通先行先试。
(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召开部直属机关第二次党代会,印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等14项党内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成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部党组确定的91项整改任务和10件便民利民实事,加强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四个一双”工作机制,开展党风廉政工作约谈,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健全“五个体系”的交通运输特色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重要节点教育提醒、监督检查和违规问题的查处通报,深化严肃财经纪律和工程治理专项整治,开展严明组织纪律等专项整治,加强巡视工作,支持纪检监察机构深化“三转”,严肃查处一批腐败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部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落实从严管理干部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人才评选推荐。深入实施人才支援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被列入国家级一类竞赛。规范机构编制和社团工作。扎实做好职业资格工作。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工青妇工作。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行业宣传。宣传“最美基层干部”王高乐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忠诚护卫”陈维的先进事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教育月”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实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组织开展“寻找最美”系列活动,评选“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开展农村公路和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等行业宣传活动,做好舆情引导与应对工作。
一年来,铁路、民航、邮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是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8000亿元建设任务,新线投产8000公里。加大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力度,2013年以来共取消铁路审批项目14项,占改革前原铁道部审批项目的56%。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准入许可办法》,规范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铁路准入制度。积极参与铁路发展相关规划研究,加快铁路标准体系建设,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开展铁路行业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铁路“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务实推进中俄、中蒙、中印、中泰铁路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推动中老、中巴、中东欧、中吉乌及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等铁路合作项目。
民航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安全、运输服务、机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民航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新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个。坚持不懈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形势持续平稳。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航班正点率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4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和货邮运输量591万吨,同比增长10.4%、10.1%和5.3%。基本建设稳步推进,航线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建成黑龙江抚远、湖北神农架、青海德令哈、四川阿坝、贵州六盘水、山西吕梁、吉林通化、广西河池、湖南衡阳9个机场,迁建陕西汉中机场,我国大陆地区颁证民用航空机场达到202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台《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签署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新机场工程已于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积极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京津冀民用航空一体化系统。
邮政系统改革不断深化,全国298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挂牌。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绿色通道”制度,颁布了《无着快件处理规定》等7部规范性文件,全国近半数省份以及部分重点城市制定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综合性政策,产业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邮政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新增乡镇快递网点近5万个,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50%,空白乡镇邮政网点补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快递企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快递下乡、快递向西、快递向外工程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全行业业务收入3200亿元、快递业务量14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2%、41%。邮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与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邮票发行监督检查工作有序推进,快递市场进一步规范。今年“双11”期间,在业务量同比增长56%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快递服务旺季保障工作,实现了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的目标。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复杂形势,全国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统筹谋划、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关心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历届党组同志、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感谢!
在全面分析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刚刚启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破解不够,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尚待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能源、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增强,建设成本节节上升,养护资金缺口加大,建设资金短缺局面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不稳、基础不牢、基本功不扎实,专业应急保障能力尚不适应;一些地方干部职工应对挑战的主动性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行政执法存在不规范现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是根本原因。对这些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认真解决。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展示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自信的决策定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正在呈现新的特点。
从运输生产增速上看,在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交通运输生产也在向5%-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变。2014年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增速约为3.7%,货运量增速约为7.2%,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放缓,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化有较大的耦合性。
从运输结构变化上看,随着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附加值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高端出行增长较快。2014年高铁、动车旅客发送量增长均超过30%,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50%,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0%左右。这种变化体现了运输结构优化取得新的成效。
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公路水路投资增速由“十二五”期前三年的年均6%,提高至2014年的9.2%,其中公路投资预计增长11.4%,铁路投资规模和增速也在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较高增速,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作用依然重要。
从发展动力上看,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交通运输门类多、潜力足、韧性好,随着“新四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加上“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等因素,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仍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从发展要素上看,过去在交通运输短缺时期和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各种要素制约尚不明显,可以支撑较高发展速度和较大建设规模。新常态下各种风险逐步显现,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上面分析看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还要看到,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新常态,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克服新常态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交通运输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常态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化理解,认真研究新思路,寻求新举措,体现新作为。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交通运输工作全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3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表明,改革开放是交通运输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正是依靠不断改革开放,我们才初步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新形势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后,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新要求面前,我们推动改革的动力应该更足,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勇气应该更大。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不改革开放,墨守成规,只能退步不前。对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部里制定的改革意见,这是属于顶层设计层面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都有了。今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方向,灵活用好“两只手”,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营造的市场环境营造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使改革新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新动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光把“暗道”堵起来还不行,更要把“明渠”修起来。为此,要把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尽快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新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性,把改革开放倒逼产生的压力转变为深化改革的动力,为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一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围绕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推进交通运输科学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交通运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体制。三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发展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工作中面临很多两难、多难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存在着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没有大的起色等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当然,现在社会上对交通运输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是不是超前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从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看,中央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认识是一贯的、明确的。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人均公共设施存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马凯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性,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交通运输产业门类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要继续用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拉动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不断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保持战略平常心,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科学有序推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破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要素制约,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攒后劲、提供支撑。
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交通运输工作而言,就是要服务好“4+3”国家战略。“4”,就是继续实施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就是重点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发展,我们已有完整的规划和成熟的政策,主要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三大战略”中,“一带一路”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印发了建设战略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务院也印发了指导意见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很快就要颁布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三大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三大战略”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实化抓手,细化措施,做到规划落地,项目、政策、资金要“三个跟上”,充分发挥好交通运输在支撑“三大战略”中的先导性作用。同时,还要继续贯彻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好海运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
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核心要求。这项工作我们年年部署、年年推进,但现在看来,仍是我们不得不迈的坎,也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攻坚战。打造交通运输升级版,“大”不是问题了,我们的不少指标已经世界第一了,有些指标即使不是第一,也在世界前几位,难点和重点还是要解决好结构不优和大而不强两大突出问题,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关键是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发展短板,通过投资政策引导,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快“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建设,加快干线铁路网、内河航道网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让“短板”尽快长起来。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整体效益,支持铁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等低成本、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邮政和快递业与交通运输的全面融合发展。三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在尊重经济规律前提下,依靠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龙头骨干企业。四是把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传统路径,走出一条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子。
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换,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以前我们讲创新,强调了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也强调了以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创新。这些好的做法和机制,仍要继续坚持。如今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交通运输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和主动力在哪里?我想,影响最大的还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李克强总理讲,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有人讲,互联网不只是技术,还是一种思想。的确,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纬度,既是一场科技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变化,我们不仅无法创新,更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交通运输的创新驱动,要围绕“四个交通”目标,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争取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各种传统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为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插上创新创意的翅膀,带动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提质上档。同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靠人才,二靠机制。交通运输系统科研教学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创新主战场和主攻方向,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培养力度,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高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使科研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破解当前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各种硬约束,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前我们讲的可持续,侧重生态环保层面多些。在新的形势下,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按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节能减排降碳的监测、评价、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既要在财税体制改革框架下,建立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吸引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交通运输建设,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耐久性,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实现社会可持续,就是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确保行业形势总体稳定。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交通运输既是经济领域,也是民生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就业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交通运输工作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好交通运输“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展交通运输促进就业的社会功能,为稳定就业做出应有贡献。
上面讲的“三个坚持”和“五个更加”,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思路。在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四个交通”发展理念和各项举措,已经得到了行业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切实贯彻。在新常态下推动“四个交通”改革发展,形势更为复杂,使命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交通运输工作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交通运输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强化法治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蓝图,推动“四个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人民交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5年铁路、民航、邮政工作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召开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今天会议主要部署综合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及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第一,狠抓改革攻坚,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加快“四个交通”发展全过程,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抓好《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实施,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强化督促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推行和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改革,建立政府财政保障与鼓励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收费公路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公路建设养护、长江干线航道等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改革。三是推进改革试点。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抓好9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各地进行差别化探索。做好上海自贸区复制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其他自贸区和海关监管区航运政策创新。建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将较为成熟的试点经验上升为规范制度。
第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各项任务,制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思路、任务、措施和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关于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法规制定程序规定》,加强《航道法》的宣贯实施,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快递暂行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的修订与立法进程,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清理制度。三是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根据事权与法定职责,针对执法主体、对象及法定程序,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减少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三基三化”建设,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完善权责一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探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积极疏导涉法涉诉信访转入司法渠道解决。
第三,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蓝图。在确保全面完成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有效衔接。一是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细化任务,实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同时,还要系统评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效果,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二是认真研究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分析“十三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确定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体系设置方案,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贯彻落实,提出“十三五”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三是统筹研究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服务、科技与信息化、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应急、法规体系等专项规划,调整修编《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指导完善省级公路网规划,有序启动部分“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认真梳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并率先启动,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一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优化航线布局,加强重要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海运网络。二是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抓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实施推进,尽快启动实施一批示范性强、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港口和机场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三是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统筹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体现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加快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标准,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促进有条件的地区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运输。四是促进建设养护协调发展。抓好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剩余路段及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普通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扩容改造。按照“四好”新要求,以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国边防交通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和支持武警交通部队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在能打胜仗上下功夫。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研究制定“十三五”全国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五是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继续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要求,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换乘和衔接,加快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集装箱作业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国际陆港等设施的建设。
第五,优化运输组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一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以政策措施、标准规范、工作机制、试点示范、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大力实施海运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邮轮运输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深入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出台农村客运扶持政策,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国家重大节日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继续严格执行、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等政策。启动实施货运车辆标准化,推进甩挂运输发展。落实好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ETC全国联网。三是抓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合力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和交换互联,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组织实施多式联运、农村物流等示范工程,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第六,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培育交通运输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根本出路在创新。一是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为重点,开展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二是以智慧交通为主战场,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加快便利运输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领域的应用。三是以“面向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导向,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落实好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发挥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发布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进程,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国际化。
第七,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交通运输向集约发展转变。一是完善绿色交通制度,研究提出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框架,建立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监测体系。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开展水运能效、清洁能源利用、绿色港口等试点示范。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做好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应用试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三是做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修订《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配合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加强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生态环保型示范工程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第八,继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安全质量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以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为契机,以建体系、重监管、强保障为重点,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一是完善安全体系。制定实施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推进“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新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年活动,切实加强道路“两客一危”车辆、水上“四类重点”船舶、“六区一线”水域和港口危化品码头及罐区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强长江危化品运输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加大隧道隐患整治和危桥改造力度,加强桥隧施工安全监管,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和销号制度。落实《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三是强化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加强专业部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修订完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切实提升海上搜救、溢油应急处置和救助打捞能力。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工作。
第九,不断扩大合作交流,开创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新格局。认真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服从于我国对外开放大局。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用好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区域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运输便利化进程,扩大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国家务实合作和海运互联互通。二是深入落实“走出去”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渠道,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三是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合作事务,深层次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APEC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有效参与海洋维权,稳妥推进对台工作,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
第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作风建设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在直属机关党建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打造先锋工程,努力营造党建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化;以整治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等漏洞为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以规范公务支出和科研经费管理为重点,严肃财经纪律;以探索综合执法、强化规范执法为重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依纪依法办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重点,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四是切实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等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最美交通人”宣传力度,弘扬行业正能量。继续组织开展“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评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探索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五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好干部”标准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职业资格评价工作。发挥好社团组织和工青妇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
面对全年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全局,站位高远,开阔视野,砥砺前行,自觉谋长远,抓大事。要高度重视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对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工程的论证,搞好政策储备和项目库建设,做到摸清微观、把握宏观,实现重大政策有预研、重大项目有储备,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要高度重视工作协调和上下互动,把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开创交通运输新局面结合起来,凝聚行业智慧,汇聚各方力量,营造上下齐心、内外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力量,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萎靡不振、为官不为的消极态度,保持一股热情和充足干劲。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凡属重大决策和部署,都要强化分工落实,倒排工期,到点交账,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同志们,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大时代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格局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思路加强战略谋划,以新动力加快转型升级,以新作为推进改革攻坚,以新贡献加强民生保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四个交通”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启动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做到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四个交通”发展的根本之策,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一是从顶层设计抓起,组织开展改革调研,部署9项改革试点任务,研究制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二是下好“先手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下放26项行政审批项目,将12项工商登记改为后置,建立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完成部机关机构改革,逐步理顺部与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着手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交通运输事权划分,保持中央支持专项资金政策的连续性,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认真推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19个交通示范项目。推进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在上海自贸区实施6项航运开放政策。海事救捞体制改革、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较好进展。研究了部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稳增长措施落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万亿元。一是积极参与国家“三大战略”的制定和规划编制。制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任务工作纲要,推动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和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方案,启动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梳理并推动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和福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二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组织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加强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干线路网监测,整治公路隐患路段6.6万公里。三是公路建设保持良好势头。预计新增公路里程9.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0公里,全年新改建23万公里农村公路,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推广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京新高速公路内蒙西段等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推广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经验,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工作。做好云南鲁甸地震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工作。武警交通部队抓队伍、促转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四是水运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扩建泊位6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5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2068公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等投入试运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进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等开工建设。
(三)做好运输保障,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运输生产平稳,预计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增长3.7%、7.2%,邮政全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8%和6.1%,三峡船闸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煤炭、石油、矿石等重要物资以及“春运”等重要时段运输保障。一是推动运输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指导航运服务业和邮轮运输业有序加快发展。继续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和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促进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规范发展。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推进路网中心部级平台和省级路网平台建设,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全国地级市全部开通12328服务监督电话。指导大型航运企业战略性重组,提升重点战略物资国轮承运份额,实现琼州海峡等重点水域客滚班轮化运输。三是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98个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和103个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项目,加快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试点,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强城市配送指导,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一手抓科学立法,一手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航道法》颁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送审稿)》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审核,《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快递暂行条例(送审稿)》《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修订)》正在积极推进。全年共发布部颁规章22件,废止37件。印发《关于加强公路路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全国公路执法专项整改。严格执行“五个禁止”规定,深化海事政风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行政复议应诉,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推动重大专项攻关,组织实施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等5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启动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和一卡通国家级清分结算平台建设,成功实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国家高速公路网运营监管与服务关键技术、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开展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总体方案研究,完成城市智能交通和船联网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物联网在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应用等相关研究任务,加快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进程,北京等14个省市实现区域联网。三是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推进17个绿色交通区域性主题示范项目,制定京津冀一体化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在城市客运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组织水运行业开展应用液化天然气、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示范。四是改进标准化工作,召开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55件、死亡失踪236人、沉船139艘、直接经济损失2480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2.5%、10.9%、2.1%、35.4%。组织搜救2014次,获救人员15387人,救助成功率96.6%。一是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制定《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事故约谈和挂牌督办机制,连续召开5次电视电话会议,强力推进“打非治违”和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中韩客运班线、三峡库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专项整治。二是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加强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意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风险源数据库建设,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月”“道路客运安全年”和“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搞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做好监理试验检测达标考核监管,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全力做好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处置,完成接回我在越同胞应急运输任务,开展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演练以及海峡两岸联合搜救演练,防范重大海上溢油风险。四是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抓好港航治安管理和维稳处置,圆满完成亚信峰会、青奥会和APEC峰会等交通安保任务。
(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入贯彻中央外交工作部署,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交通运输合作。一是建立健全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机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巴、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参与中美投资协定和中澳、中韩高水平自贸区协定谈判,稳步开展“引进来”工作,主动为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助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二是加大参与国际组织事务力度,促成国际海事组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积极参与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制定,深入参与马六甲海峡、北极等海上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国际合作,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权益。三是稳步推进港澳台工作,做好内地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交通运输领域相关工作,促进两岸“三通”海上直航可持续发展,推动两岸车辆互通先行先试。
(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召开部直属机关第二次党代会,印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等14项党内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成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部党组确定的91项整改任务和10件便民利民实事,加强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四个一双”工作机制,开展党风廉政工作约谈,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健全“五个体系”的交通运输特色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重要节点教育提醒、监督检查和违规问题的查处通报,深化严肃财经纪律和工程治理专项整治,开展严明组织纪律等专项整治,加强巡视工作,支持纪检监察机构深化“三转”,严肃查处一批腐败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三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部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落实从严管理干部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人才评选推荐。深入实施人才支援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被列入国家级一类竞赛。规范机构编制和社团工作。扎实做好职业资格工作。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工青妇工作。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行业宣传。宣传“最美基层干部”王高乐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忠诚护卫”陈维的先进事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教育月”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实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组织开展“寻找最美”系列活动,评选“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开展农村公路和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等行业宣传活动,做好舆情引导与应对工作。
一年来,铁路、民航、邮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是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8000亿元建设任务,新线投产8000公里。加大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力度,2013年以来共取消铁路审批项目14项,占改革前原铁道部审批项目的56%。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准入许可办法》,规范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铁路准入制度。积极参与铁路发展相关规划研究,加快铁路标准体系建设,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开展铁路行业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铁路“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务实推进中俄、中蒙、中印、中泰铁路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推动中老、中巴、中东欧、中吉乌及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等铁路合作项目。
民航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安全、运输服务、机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民航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新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个。坚持不懈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形势持续平稳。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航班正点率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4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和货邮运输量591万吨,同比增长10.4%、10.1%和5.3%。基本建设稳步推进,航线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建成黑龙江抚远、湖北神农架、青海德令哈、四川阿坝、贵州六盘水、山西吕梁、吉林通化、广西河池、湖南衡阳9个机场,迁建陕西汉中机场,我国大陆地区颁证民用航空机场达到202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台《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签署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新机场工程已于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积极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京津冀民用航空一体化系统。
邮政系统改革不断深化,全国298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挂牌。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绿色通道”制度,颁布了《无着快件处理规定》等7部规范性文件,全国近半数省份以及部分重点城市制定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综合性政策,产业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邮政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新增乡镇快递网点近5万个,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50%,空白乡镇邮政网点补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快递企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快递下乡、快递向西、快递向外工程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全行业业务收入3200亿元、快递业务量14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2%、41%。邮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与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邮票发行监督检查工作有序推进,快递市场进一步规范。今年“双11”期间,在业务量同比增长56%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快递服务旺季保障工作,实现了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的目标。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结果比预想的好。面对复杂形势,全国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统筹谋划、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关心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历届党组同志、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感谢!
在全面分析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刚刚启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破解不够,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尚待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能源、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增强,建设成本节节上升,养护资金缺口加大,建设资金短缺局面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不稳、基础不牢、基本功不扎实,专业应急保障能力尚不适应;一些地方干部职工应对挑战的主动性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行政执法存在不规范现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是根本原因。对这些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认真解决。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展示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自信的决策定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正在呈现新的特点。
从运输生产增速上看,在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交通运输生产也在向5%-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变。2014年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增速约为3.7%,货运量增速约为7.2%,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放缓,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1和3.8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变化有较大的耦合性。
从运输结构变化上看,随着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附加值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高端出行增长较快。2014年高铁、动车旅客发送量增长均超过30%,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50%,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0%左右。这种变化体现了运输结构优化取得新的成效。
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公路水路投资增速由“十二五”期前三年的年均6%,提高至2014年的9.2%,其中公路投资预计增长11.4%,铁路投资规模和增速也在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较高增速,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作用依然重要。
从发展动力上看,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交通运输门类多、潜力足、韧性好,随着“新四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加上“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等因素,交通运输在新常态下仍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从发展要素上看,过去在交通运输短缺时期和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各种要素制约尚不明显,可以支撑较高发展速度和较大建设规模。新常态下各种风险逐步显现,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企业债务风险增加,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上面分析看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既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的一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不同特点。还要看到,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新常态,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克服新常态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交通运输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段时间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常态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化理解,认真研究新思路,寻求新举措,体现新作为。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交通运输工作全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3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表明,改革开放是交通运输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正是依靠不断改革开放,我们才初步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新形势下,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后,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新要求面前,我们推动改革的动力应该更足,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勇气应该更大。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不改革开放,墨守成规,只能退步不前。对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部里制定的改革意见,这是属于顶层设计层面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都有了。今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方向,灵活用好“两只手”,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营造的市场环境营造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使改革新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新动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光把“暗道”堵起来还不行,更要把“明渠”修起来。为此,要把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尽快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新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性,把改革开放倒逼产生的压力转变为深化改革的动力,为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一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围绕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推进交通运输科学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交通运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体制。三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发展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工作中面临很多两难、多难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存在着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没有大的起色等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当然,现在社会上对交通运输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是不是超前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从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看,中央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认识是一贯的、明确的。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人均公共设施存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马凯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性,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交通运输产业门类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要继续用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拉动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不断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保持战略平常心,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科学有序推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破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要素制约,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攒后劲、提供支撑。
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交通运输工作而言,就是要服务好“4+3”国家战略。“4”,就是继续实施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就是重点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发展,我们已有完整的规划和成熟的政策,主要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三大战略”中,“一带一路”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印发了建设战略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务院也印发了指导意见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很快就要颁布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三大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三大战略”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实化抓手,细化措施,做到规划落地,项目、政策、资金要“三个跟上”,充分发挥好交通运输在支撑“三大战略”中的先导性作用。同时,还要继续贯彻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好海运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
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核心要求。这项工作我们年年部署、年年推进,但现在看来,仍是我们不得不迈的坎,也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攻坚战。打造交通运输升级版,“大”不是问题了,我们的不少指标已经世界第一了,有些指标即使不是第一,也在世界前几位,难点和重点还是要解决好结构不优和大而不强两大突出问题,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关键是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发展短板,通过投资政策引导,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快“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建设,加快干线铁路网、内河航道网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让“短板”尽快长起来。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整体效益,支持铁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等低成本、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多式联运为载体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邮政和快递业与交通运输的全面融合发展。三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在尊重经济规律前提下,依靠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龙头骨干企业。四是把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传统路径,走出一条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子。
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换,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也在于创新。以前我们讲创新,强调了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也强调了以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创新。这些好的做法和机制,仍要继续坚持。如今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交通运输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和主动力在哪里?我想,影响最大的还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李克强总理讲,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有人讲,互联网不只是技术,还是一种思想。的确,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纬度,既是一场科技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变化,我们不仅无法创新,更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交通运输的创新驱动,要围绕“四个交通”目标,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争取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各种传统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为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插上创新创意的翅膀,带动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提质上档。同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靠人才,二靠机制。交通运输系统科研教学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创新主战场和主攻方向,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培养力度,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高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使科研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破解当前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各种硬约束,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前我们讲的可持续,侧重生态环保层面多些。在新的形势下,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按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节能减排降碳的监测、评价、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既要在财税体制改革框架下,建立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吸引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交通运输建设,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耐久性,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实现社会可持续,就是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确保行业形势总体稳定。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交通运输既是经济领域,也是民生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就业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交通运输工作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好交通运输“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展交通运输促进就业的社会功能,为稳定就业做出应有贡献。
上面讲的“三个坚持”和“五个更加”,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思路。在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四个交通”发展理念和各项举措,已经得到了行业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切实贯彻。在新常态下推动“四个交通”改革发展,形势更为复杂,使命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交通运输工作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交通运输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强化法治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蓝图,推动“四个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人民交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5年铁路、民航、邮政工作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召开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今天会议主要部署综合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及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第一,狠抓改革攻坚,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加快“四个交通”发展全过程,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抓好《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实施,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强化督促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推行和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改革,建立政府财政保障与鼓励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收费公路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公路建设养护、长江干线航道等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改革。三是推进改革试点。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抓好9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各地进行差别化探索。做好上海自贸区复制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其他自贸区和海关监管区航运政策创新。建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将较为成熟的试点经验上升为规范制度。
第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各项任务,制定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思路、任务、措施和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关于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法规制定程序规定》,加强《航道法》的宣贯实施,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快递暂行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的修订与立法进程,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清理制度。三是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根据事权与法定职责,针对执法主体、对象及法定程序,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减少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三基三化”建设,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完善权责一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探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积极疏导涉法涉诉信访转入司法渠道解决。
第三,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蓝图。在确保全面完成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有效衔接。一是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细化任务,实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同时,还要系统评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效果,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二是认真研究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分析“十三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确定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体系设置方案,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贯彻落实,提出“十三五”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三是统筹研究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服务、科技与信息化、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应急、法规体系等专项规划,调整修编《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指导完善省级公路网规划,有序启动部分“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认真梳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并率先启动,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一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优化航线布局,加强重要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海运网络。二是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抓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实施推进,尽快启动实施一批示范性强、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港口和机场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三是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统筹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体现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加快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标准,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促进有条件的地区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运输。四是促进建设养护协调发展。抓好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剩余路段及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普通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扩容改造。按照“四好”新要求,以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国边防交通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和支持武警交通部队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在能打胜仗上下功夫。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研究制定“十三五”全国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五是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继续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要求,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换乘和衔接,加快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集装箱作业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国际陆港等设施的建设。
第五,优化运输组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一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以政策措施、标准规范、工作机制、试点示范、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大力实施海运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邮轮运输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深入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出台农村客运扶持政策,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国家重大节日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继续严格执行、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等政策。启动实施货运车辆标准化,推进甩挂运输发展。落实好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ETC全国联网。三是抓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合力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节点建设和交换互联,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组织实施多式联运、农村物流等示范工程,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第六,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培育交通运输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根本出路在创新。一是以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为重点,开展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二是以智慧交通为主战场,大力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加快便利运输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领域的应用。三是以“面向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导向,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落实好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发挥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发布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进程,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国际化。
第七,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交通运输向集约发展转变。一是完善绿色交通制度,研究提出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框架,建立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监测体系。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开展水运能效、清洁能源利用、绿色港口等试点示范。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做好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应用试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三是做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修订《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配合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加强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好生态环保型示范工程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第八,继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安全质量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以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为契机,以建体系、重监管、强保障为重点,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一是完善安全体系。制定实施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推进“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新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年活动,切实加强道路“两客一危”车辆、水上“四类重点”船舶、“六区一线”水域和港口危化品码头及罐区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强长江危化品运输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加大隧道隐患整治和危桥改造力度,加强桥隧施工安全监管,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和销号制度。落实《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三是强化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加强专业部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修订完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切实提升海上搜救、溢油应急处置和救助打捞能力。加强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范工作。
第九,不断扩大合作交流,开创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新格局。认真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服从于我国对外开放大局。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用好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区域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运输便利化进程,扩大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国家务实合作和海运互联互通。二是深入落实“走出去”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渠道,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三是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合作事务,深层次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APEC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有效参与海洋维权,稳妥推进对台工作,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
第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作风建设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在直属机关党建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打造先锋工程,努力营造党建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化;以整治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等漏洞为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以规范公务支出和科研经费管理为重点,严肃财经纪律;以探索综合执法、强化规范执法为重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依纪依法办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重点,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四是切实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等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最美交通人”宣传力度,弘扬行业正能量。继续组织开展“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评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探索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五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好干部”标准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大连海事大学、部管理干部学院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职业资格评价工作。发挥好社团组织和工青妇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
面对全年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全局,站位高远,开阔视野,砥砺前行,自觉谋长远,抓大事。要高度重视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对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工程的论证,搞好政策储备和项目库建设,做到摸清微观、把握宏观,实现重大政策有预研、重大项目有储备,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要高度重视工作协调和上下互动,把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开创交通运输新局面结合起来,凝聚行业智慧,汇聚各方力量,营造上下齐心、内外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力量,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萎靡不振、为官不为的消极态度,保持一股热情和充足干劲。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凡属重大决策和部署,都要强化分工落实,倒排工期,到点交账,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同志们,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大时代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格局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思路加强战略谋划,以新动力加快转型升级,以新作为推进改革攻坚,以新贡献加强民生保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数:25944 发布时间:2019-04-09 11:45:07
更新时间:2019-04-09 11:45:07